20070316

《父子》的觀影體驗和感想

我看《父子》,暫時看了兩次,都是在戲院。
第一次,是CM弄的學生場,同場兩院絕大部份都是CM的學生和我這種舊生,不過這種場面並不影響我的觀影體驗。期待已久的電影,看著看著竟然慌張起來,蟄 伏十多年的作品,原來是這個模樣。冗長,是第一個感覺,然後是音效、攝影、對白語氣的沙石問題,奇怪師父怎樣會滿意。除了每位演員的演繹不錯外,也再說不 出讚美的評語。看畢,就肯定大眾都不會喜歡的了,的而且確,CM學生的評語都是「麻麻」。
我再去看了一次,在電影中心,全院近乎滿座。同樣都不影響我的觀影體驗。這一次,我不用留意劇情,有更多的心機去留意細節,就發現師父其實費盡心思的去寫 一個父親,鍥而不捨的去說人性,他的用心,跟他教導我們的沒兩樣,充份關心和愛護他戲中的每一個角色。細緻之極,無人能及。然而,朋友看到都說很失望、 悶。
即使強烈崇拜師父,即使心中多麼希望能讚美這部電影,當時我也不能說這是一部好的電影。別人問我覺得《父子》怎樣,我說:「不是好,也不是不好。」又或:「肯定不是不好,是否好就要見人見至。」這種回答好像是在兜圈、答非所問,更可能是,其實覺得不好但偏要維護。
全世界都知道我十分敬重師父,說話都被標纖成「維護」、「盲目崇拜」,但若然我對師父的評價是有偏差,認同此者亦對我對師父有偏差。我不是要爭辯、捍衛什 麼,只是我也對《父子》是否一部好電影而感到迷惘。即使看了兩次,一次覺得冗長,一次覺得細膩,難以肯定。我也感到有些東西還沒看清楚,有些地方還未想得 明白。而且我知道我實在太敬重太敬重師父了,讚和彈都似會帶有偏差,連自己都不能分辯,因此不想談論《父子》,這是現在才寫這篇觀影體驗的原因。

多謝JT,與君一席話,茅塞頓開。雖然我看的戲還不夠,但至少我們未看過這樣的港產片-親情為主題、深刻刻劃市井小人物、風格化。這麼多年來,香港電影仿 彿都是警匪、黑幫、警匪、、笑片、黑幫、警匪、警匪、黑幫、笑片、黑幫、黑幫、愛情、警匪、黑幫、警匪、黑幫、文藝、黑幫、警匪、黑幫、笑片、警匪、黑 ......香港能有《父子》這種出品,難能可貴。題材雖然是冷門中的冷門,然而非常健康,能帶給觀眾道德倫理的正面訊息。而描寫周祥勝的每件事都是獨 一而帶有故事的推進性,細膩且一矢中的,並沒有多餘的場口。導演偏執的要說這個主流以外的故事,精神可嘉。但這種故事並不容易拍,稍一不慎就會跌入「煽 情」、「老套」的家庭倫理劇之列,我敢說現在那些炙手可熱的大導演也不會拍得好。而現在是視覺資訊爆炸的年代,任何天馬行空的影像都能看到,但踏實地說這 種故事,就只有真正關懷角色、用心探討人性的藝術家才能做出這樣的作品。我也喜歡警匪、黑幫、愛情或文藝片,《父子》的出色在於它種種的難能可貴。

另外,我前陣子竟也介懷這部電影的票房並不怎樣好,JT說是香港人的問題,我認同,無話可說,是事實。我也跌進了這種「量化」的陷阱。電影是種文化產品,大部份人總當是消 費商品。我們都喜歡剌激、煽情或娛樂性高的電影,認為用幾十元去買的應該是觀影享受,而沒有考慮到電影本來帶給人的思考。這部電影導演希望觀眾能有「清醒 的感動」,而不是任何的剌激和煽情,沒有那一份思考,就難以認同這部電影的價值,因此,所謂的口碑也不好。我們仿彿都習慣用數字去量化一些價值,政府那些 重建計劃、發展工程都以帶給市民以「億」計的「經濟效益」為理據,多噁心。試想想天星碼頭好端端的在那裡,市民當中是否真的有人認為它為自己帶來損失呢?量化了 虛無的「利益」來打擊不可量化的價值,就是這種可恥的行為,使香港成為文化沙漠,不知所謂。衷心希望我們能一直思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