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能再寫《窺 視印度》這本書,兩個月前看完這書,寫過一篇關於它的,卻總是不合意的存在草稿中,可是我著實想向人介紹這本好書,又想記下自己曾經看過這本好書,所以 呢?不合意的還是要再寫一篇。《窺 視印度》由妹尾河童所著,記載他在一九七八年以及一九八三年,兩次遊歷印度的體驗。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真的被他的真誠感動。他去了兩次印度,總計三個 月的旅程,也許三個月遊覽十數個城市不能確切的認識這個城市,但當你看到他認識印度的方法和熱切,就不難想到其實他自己已有一套對印度的深切體會,可是, 他總認為他也只是從一個小洞的"窺 視"這個文明古國,好謙虛。所以,這書叫《窺 視印度》。
然後,看這書你在認識他眼中的印度時,也在認識妹尾河童這個人。他和我心中由電影電視劇得來的日本小男人沒兩樣,和善又怯懦。他不忍年老的人收費抬他上 山,卻最終被老人恃老賣老的方法欺負,還寫到"真的人善被人欺呢!",好和善的人。然後,他經過一個農田,舉起相機拍攝田中的農夫們,農夫們就主動的一字 排開,舉起手勢讓他拍攝,他就心頭一緊,認為他們實在純樸得令人感動,因為農夫們不會再看到照片中的自己,他們只要被拍的一刻。純樸觸動人,好美的一章。 他是如此熱愛這個城市,不惜一切的儘量和當地人接觸,細緻地欣賞建築,以及勤力地尋找歷史以及其遺留在今天印度的痕跡。
還很想說書中的印度呢!可是,他只是妹尾河童眼中的印度,雖然是如此美好,可是我總想自己在去過印度後才說她的日月星晨。書中畢竟只是書中,總有一天要自己去感受這國家的質樸。等我。瞧著。
不得不提是,書中有大量他自己的素描,從自然風景到歷史建築,從街頭擺賣的小販以至睡在車站的人,通通都畫。畫得最齊全的是, 他住過的所有酒店房間,皇宮酒店到船房酒店,都有顏色及大小的簡略記載。他的素描,說不上漂亮,可是有很質樸的感覺,跟印度這城市的況味相像。而且,特別 的是,不知是否出身舞臺設計關係,竟然附上單位大小的數字,又附上圖中的顏色,由自己腦中產生的印象,比起硬硬地讓相片衝進腦海,也是另一種更活的體會 吧!
最後,他從印度的多種文化延伸到世界的"求同排異"趨向,他的想法不是警世的言論,就只是出於一個人類的小小想法,卻很切實,因為,根本我們就是這人類中的一人,大國的主導把人類的幸福為大前提,他的想法就一小片呼聲,訴說著我們要的是什麼。
好想好想再看他的《窺 視日本》呢!以他這種典型的日本小男人寫日本的百態,一定好好笑。如果有人想看《窺 視印度》,不要問我借,請到二樓書店購買簡體版,才十六元!
P.S.
(附上前稿一份,難難的土土的字)
想寫這篇許久了,終於可以執筆了,因為始終遲遲未看完,如果在半路中途寫,就有不完全的感覺,所以就忍忍忍,今晚終於將最後三章及後記看完,現在動筆。
很好看呀!
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又有圖,文字又有趣,不會悶呢!
雖然以上的評語片面得很,可是真的是衷心的第一句。
《窺 視印度》是由妹尾河童所著,記載他在一九七八年以及一九八三年,兩次遊歷印度的體驗。他從北部走到南部,去過許多知名以及不知名的城市,數目我也沒留 心數得清,行程總計三個月。每到一個地方,他總會畫上一幅幅素描,從自然風景到歷史建築,從街頭擺賣的小販以至睡在車站的人,通通都畫。畫得最齊全的是, 他住過的所有酒店房間,皇宮酒店到船房酒店,都有顏色及大小的簡略記載。
看這書的時候,就總有觸動的地方,在地鐵上看這本書,就總有"噢!這麼快就到站了!"的感覺。
就 從剛剛提過的素描說起吧!他的素描,並不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也不算是雅緻,但就是很質樸,很適合用作影容印度帶有原始及漫長歷史的色彩。然後,素描旁總有 顏色及大小的描述,這比用彩色印刷還要好,不是硬硬的給你照片,而讓我能自己聯想那個紅是什麼紅,然後又能幻想究竟房間有多大,文字塑造影像。要畫這樣一幅一幅的素描,所 需要的時間並不少,作為遊客的他能如此仔細,作為讀者的都應該感謝他。
始終都是一本書呀,他的文字怎能不說,何況那是一手好字呢?
我好喜歡他從文字中流露的誠實呢!或者,我就是願不是誇張,他的遊記除了必定的地方介紹以及歷史陳述,就是加入了大量的個人想法 及心態,他說的是"覺得住的酒店好貴呀!""天氣實在太熱了",他寫著,寫著自己將這也宣之於 口,我就真的會心微笑,這是典型的城市人心態,文字中不感到有那種官腔的"感受",他真的如自己所說"我真的是一個長不大的男人",撒野而又可愛。
然 後,他的矛盾心態,就是很希望跟當地人作深刻的交流,又得提防他們,還要在自我檢討這種防人心態。這種矛盾反覆的心態,以及城市人的精打細算,於我很到 肉。他真的要"體會印度"般用左手去洗手間,去恆河洗澡,去一趟蒸氣火車之旅,去印度的天涯海角,去看印度的雪景。當然他中途遇到一些小障礙,但都無損他 感受印度的歡愉。
我想,我喜歡他的文字,都是因為喜歡他的真誠吧!他沒有那種陳腔濫調,說自己看透什麼什麼,發現什麼什麼獨到之處,而是一路說著 說著,加一些個人感受,但 又註明那不是"印度的全部",他要"看"印度的心,是多麼的殷切。他希望向人介紹印度,但總在說明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看法。
從印度的多種文化,延伸到世界的"求同排異"趨向,他有自己的見解,雖不是什麼警世言論,卻看見他是那麼一個重人文的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