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30
20070628
20070618
20070612
20070601
失憶
我忘記了要進戲院去看戲
我忘記了要去看《性工作者十日談》
我忘記了要去完成杜魯福的Boxset
又忘記了在看奇斯洛夫斯基的Boxset
更甚的是忘記了要看DVD
忘記了法國五月可以看秋水伊人
忘記了當初怎樣安慰別人
忘記了那時怎樣教導人
忘記了自己說過什麼
忘記了自己的本質
忘記了自己還要去愛爾蘭
忘記了建構以後
忘記了自己愛什麼
忘記了當初哀愁的原因
忘記了一切
忘記了籌劃
忘記了要努力
忘記了自己做什麼
忘記了自己在怎樣的狀態
忘記了要見好即收
忘記了要把握機會
忘記了看書要好好記在心上
忘記了要好好寫字
忘記了不要怠慢所愛所想
忘記了現在式
忘記了世界
忘記了社會
我把一切都忘記了
我統統都忘記了
亡心言己
我大慨心中都歸於死寂,以至再也無話可說了。
20070524
20070521
20070505
20070503
多些鹽,給我庇蔭
這種轉上轉的意思是廢話,明不明白沒有關係。我比兩個十四天還要長,比春夏秋冬還要多。文字能令我在一線之間盡吐窒礙,教我如何不愛它。如果沒有文字,我怕我早已煙沒在枯葉之中,還要是蘋果形那種。幸好在這個時候回來,電腦修好了,啪啦啪啦,我的呼叫,工作明朗起來,待了許久的晴朗。上天的洪流我真的什麼都不想由你把我送到大海裡,不要叫我最終流到死水。幾似祈禱,朋友都唔係咁同我講的。我是著實喜歡這些鹽這些庇蔭,這真的是我的鹽我的庇蔭。當我什麼都沒說過的時候,卻有吐盡千言萬語之快。我卻不明白自己總似是帶著許多秘密。似是無關重要的隱衷。總是這樣,嗯。
20070328
20070316
《父子》的觀影體驗和感想
我看《父子》,暫時看了兩次,都是在戲院。
第一次,是CM弄的學生場,同場兩院絕大部份都是CM的學生和我這種舊生,不過這種場面並不影響我的觀影體驗。期待已久的電影,看著看著竟然慌張起來,蟄 伏十多年的作品,原來是這個模樣。冗長,是第一個感覺,然後是音效、攝影、對白語氣的沙石問題,奇怪師父怎樣會滿意。除了每位演員的演繹不錯外,也再說不 出讚美的評語。看畢,就肯定大眾都不會喜歡的了,的而且確,CM學生的評語都是「麻麻」。
我再去看了一次,在電影中心,全院近乎滿座。同樣都不影響我的觀影體驗。這一次,我不用留意劇情,有更多的心機去留意細節,就發現師父其實費盡心思的去寫 一個父親,鍥而不捨的去說人性,他的用心,跟他教導我們的沒兩樣,充份關心和愛護他戲中的每一個角色。細緻之極,無人能及。然而,朋友看到都說很失望、 悶。
即使強烈崇拜師父,即使心中多麼希望能讚美這部電影,當時我也不能說這是一部好的電影。別人問我覺得《父子》怎樣,我說:「不是好,也不是不好。」又或:「肯定不是不好,是否好就要見人見至。」這種回答好像是在兜圈、答非所問,更可能是,其實覺得不好但偏要維護。
全世界都知道我十分敬重師父,說話都被標纖成「維護」、「盲目崇拜」,但若然我對師父的評價是有偏差,認同此者亦對我對師父有偏差。我不是要爭辯、捍衛什 麼,只是我也對《父子》是否一部好電影而感到迷惘。即使看了兩次,一次覺得冗長,一次覺得細膩,難以肯定。我也感到有些東西還沒看清楚,有些地方還未想得 明白。而且我知道我實在太敬重太敬重師父了,讚和彈都似會帶有偏差,連自己都不能分辯,因此不想談論《父子》,這是現在才寫這篇觀影體驗的原因。
多謝JT,與君一席話,茅塞頓開。雖然我看的戲還不夠,但至少我們未看過這樣的港產片-親情為主題、深刻刻劃市井小人物、風格化。這麼多年來,香港電影仿 彿都是警匪、黑幫、警匪、、笑片、黑幫、警匪、警匪、黑幫、笑片、黑幫、黑幫、愛情、警匪、黑幫、警匪、黑幫、文藝、黑幫、警匪、黑幫、笑片、警匪、黑 幫......香港能有《父子》這種出品,難能可貴。題材雖然是冷門中的冷門,然而非常健康,能帶給觀眾道德倫理的正面訊息。而描寫周祥勝的每件事都是獨 一而帶有故事的推進性,細膩且一矢中的,並沒有多餘的場口。導演偏執的要說這個主流以外的故事,精神可嘉。但這種故事並不容易拍,稍一不慎就會跌入「煽 情」、「老套」的家庭倫理劇之列,我敢說現在那些炙手可熱的大導演也不會拍得好。而現在是視覺資訊爆炸的年代,任何天馬行空的影像都能看到,但踏實地說這 種故事,就只有真正關懷角色、用心探討人性的藝術家才能做出這樣的作品。我也喜歡警匪、黑幫、愛情或文藝片,《父子》的出色在於它種種的難能可貴。
另外,我前陣子竟也介懷這部電影的票房並不怎樣好,JT說是香港人的問題,我認同,無話可說,是事實。我也跌進了這種「量化」的陷阱。電影是種文化產品,大部份人總當是消 費商品。我們都喜歡剌激、煽情或娛樂性高的電影,認為用幾十元去買的應該是觀影享受,而沒有考慮到電影本來帶給人的思考。這部電影導演希望觀眾能有「清醒 的感動」,而不是任何的剌激和煽情,沒有那一份思考,就難以認同這部電影的價值,因此,所謂的口碑也不好。我們仿彿都習慣用數字去量化一些價值,政府那些 重建計劃、發展工程都以帶給市民以「億」計的「經濟效益」為理據,多噁心。試想想天星碼頭好端端的在那裡,市民當中是否真的有人認為它為自己帶來損失呢?量化了 虛無的「利益」來打擊不可量化的價值,就是這種可恥的行為,使香港成為文化沙漠,不知所謂。衷心希望我們能一直思考。
20070306
齊看戲
【明報專訊】廣管局 早前要求無綫若再播放《秋天的童話》,須刪去粗言俗語,引起電影及創作界的強烈不滿,無綫昨日決定採取行動反擊,將於周日(11日)深夜(即周一凌晨)播放不經
刪剪的足版《秋天的童話》(下稱《秋天》),當中包含「FXXK」、「X鏟」等粗口,其他粗俗對白如「隊佢」、「躝癱」和「仆街」等亦會出街。
明光社指「意氣之爭」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指出,無綫的做法有點「意氣之爭」,建議執行部門如影視處,應盡快就社會上不能接受的粗言等,諮詢公眾及列出清單,確保用語標準合乎一般市民接納程度,令廣管局可作合適裁決。
《秋天》導演張婉婷表示,無綫再播足版《秋天》的做法,對創作人很是鼓舞,是尊重電影的原創精神,她得悉此消息感開心和興奮。
無綫外事部助理總監曾醒明表示,將於周日的深夜播出不作刪剪、「原汁原味」的足版《秋天》。他表示,此片屬香港經典電影,當中粗口如「FxxK」、「X鏟」等對白,只用作對主角「船頭尺」的描繪,並非刻意賣弄粗俗用語。
會播家長警告字眼
曾醒明說,購入《秋天》的版權後仍有一次播放權未使用,版權將於今年中到期。對於播放無刪剪版《秋天》,曾醒明表示並非對廣管局作「反擊」,只是聽取各界如電視業及廣管局意見後的決定。他表示,今次並非在黃金時段和合家歡時間播放,而電視播放前亦會有家長警告字眼,相信問題不大。
廣管局1月中裁決,指無去年10月在星期日下午重播的《秋天的童話》,含有粗話故作出勸喻,其後要求重播該劇時,其他粗俗對白如「隊佢」、「躝癱」及「仆街」等字眼要刪去,觸發電影和創作界關注,認為扼殺創作空間。
(明報) 03月 06日 星期二 05:34AM
註:海海 說:一定要睇!以示支持
萍萍 說:我都係咁話!
20070305
蕃石榴和歐陸
20070219
青春之外
以半日讀畢後半部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前半部是用一個月的乘車時間累積,今天飛快地看完了傅小司、立夏、陸之昂、遇見的最後五年青春 的故事。是的,這是本徹頭徹尾用青春做課題的小說,書名都說了,夏天,彷彿最能代表青春的季節,還有無數不能或缺的原素:難以捉摸的萬人迷、活潑幽默的開 朗型、文靜的小女孩、堅強的追夢者......還有才華、溫柔、繪畫、歌唱......還有愛情、友情、親情......說著都感到汗顏,又為自己的汗顏 而惋惜,一定又有人在訕笑自己對青春二字的執迷,但我最惋惜的恐怕是自己已是青春之外了。
我看著書一直都奇怪為男女主角總要是這麼美好,因為在年輕一輩的千萬人中,真的是難有王子和公主的生物,作者都不顧念我們都是平凡一族,沒有書中人那些優 秀的條件,又或作者還是在青春之中,自我放大跟一眾年輕人一樣,每一個都要出類拔萃。不過,即使主角們都不是那麼出色,故事情節都是一樣地走,這是青春的 軌跡:愛一下、無聊一下、逐夢一下、歡樂一下、誤會一下、傷痛一下、恨一下...然後成長。然後扑向死亡。書中的結局果然比死亡來得悲壯,看完還有種戚 戚。我很不認同需要有這份悲壯,青春過後應該還有更美好的事。不然書中一直提著的努力、天使、堅強猶如炮灰。書中很多無限擴展的描述我都忽略了過去,我認 為有點造作。其實單是這條關於青春的故事線,已相當足夠,無需加上這種沉澀的文字。個人認為。不過,我還是滿喜歡作者的鈙事舖排,每每能在最緊張或震撼的 一刻完結一章,迫得我要一直地看下去。而且總在事情中加插主角們多年後對那事情的心聲,很有「青春已逝」的無型感歎。
看畢,希望今天睡醒,不只是睡醒那樣簡單。
20070128
白痴「為什麼?」
為什麼他們總有完美的收場?因為他們是美國人。
為什麼她就能為寂寞憤世?因為她是日本人。
為什麼她因為工作連自己兒子的婚禮都不能參加?因為她是外地工人。
為什麼總要把事情政治化?因為美國人在摩洛哥遭到槍擊。
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她要被人訕笑?因為她是聾人。
為什麼純樸要被槍擊?因為誤會。
為什麼一枝槍可以是禮物又可以是兇器?因為日本人送給了摩洛哥人。
為什麼他們過關要被歧視?因為是墨西哥人過美國的關。
為什麼他們同伴之間都是那麼自私?因為他們是美國人。
我不明白。
為什麼我要明白?
為什麼她的下場最悲涼?因為她最善良。
為什麼寂寞就能去沉淪?因為她富有。
為什麼誤會總是覆水難收?因為求同易,存異難。
喉嚨在哽咽的憤慨。
為什麼會憤慨?
為什麼總要和恐佈主義扯上關係?因為又是美國人的事。
為什麼衝突一起,錯總是摩洛哥?因為美國一定要是對的。
為什麼一cut線,他們就沒有商量的餘地?因為一是主,一是僕。
為什麼有「早知如此,悔不當初」的說話?因為這是當局者外的廢話。
為什麼她因為寂寞而難過?因為她可以。
為什麼工人上訴都沒用?因為她不可以。
為什麼總是這樣激動、愚昧地問著這些「為什麼?」
字 幕:「美國最終完滿收場。」最諷剌。但這是美國投資的電影呀?還是把Brad Pitt 和 Cate Blanchett放在宣傳最重點,但最沒實感,畢竟是荷里活的大明星。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真是不可多得的導演,能將如此複雜的課題和情節互相扣連,雖然不是緊緊的,但都是重要的。我的白痴「為什麼」,導演都在解答中,沒有我的 憤恨,都是啦,這是人的不同。
"I realized that what make us happy as human beings could differ greatly, but what make us miserable and vulnerable beyond culture, race, language or finanacial standing is the same for all." says by González Iñárritu.

20070125
都唔知D人食咩奶粉大!(1)
廣管局勸喻 刪《秋天的童話》粗俗對白 (2007-01-25 05:45:01)
曾播映兩次無投訴
曾醒明提到無線早在 1990年 2月 27日的黃金時段,以及 2006年 4月 6日深夜時段播映該片,也沒有刪剪這些對白,今次情況實在令人費解。曾醒明說:「不明白何以今時今日才要求電視台刪剪對白,我覺得應該與時並進,我們去信亦只屬分享意見,並無其他意思。」
記者:梁紹明
www.sina.com.hk
20070116
一千三百八十七字、四幅形像,你還得起嗎?
有天有幸在沙發上呆著,發現机上為何會有一點東西格格不入呢?原來是你的明信片。從柬埔寨回來之後就一直忙,你的明信片被放在茶机上,然後被其他的蓋著, 看著你的字感覺著你的生活。柬埔寨都有一大片的翠綠,坐在搖晃的十六人小巴士,就一直搖。突然之間來一個起伏,會把心離一離。然後車子一直開得快。不全是 油柏路,柬埔寨的雨季剛開始,泥路、泛濫的田。左右望盡是一望無際的黃泥海。你不會擔心他們的生命,但你會擔憂他們的生活。
柬埔寨真的是 貧窮,你會隨處看見,而所有的惡都是從貧窮而來,金錢真的好重要。我們每天走到街也會看見街童傷殘,向你行乞向你販買。而我們當中有 三人的錢被偷去,他們在房中睡覺賊也可無聲進去把金錢全數拿去,失去了數千元,而証件都是原封不動。他們真的只要錢,沒有傷害我們,沒有偷去証件使我們麻 煩。也許你會說是不幸中的大幸,我們都有感於此但實在不能平衡心理。
社會學的人在港籌得大批物資和金錢,為的就是要幫助他們,我們在那裡消費廿一天,為當地小孩籌辦嘉年華,要讓他們快樂賺取生活所需,然而貪妄取走快樂慷慨,留下失望憤怒,心裡難受。
然後,我們去尋找執法者-當地警察,他們漠視事件,吝嗇一張收條,我們不望他會努力追尋賊,我們知道賊是誰,卻沒有証據。我們賴以收條取回保險,但他們就是吝嗇,為的就是錢,我們差點就在道德的關口失守,幸好最終還能保存道德和原則,幸好失去不是失去所有。
這世界萬千的人,柬埔寨有好人。可是我還是想著這事,他們的好,我寫不下,但銘記於心。
一 個人旅遊是思考,兩個人是相處。說得很中。我和她的相處很差,也許你認為我和他人很難相處,我不否認,但我堅持是我的正義感作崇。至今仍難 忘自己的朋友可以向行乞的街童說:「死開啦!」那種震撼和傷感還是揮之不去,我的朋友沒人性。它就是一張網,永遠將我們隔開,圍困著我自己永遠不能張開胸 懷去愛護她。世事是一點一滴的,不想在這裡說無盡的是非,徒增傷感。
但願你們相處愉快,雖然困難但你做得到。
柬埔寨之旅是否滿載悲傷呢?是不快是心結。可幸的是我終於去了吳哥窟,我也看到許多好人,但總是不快能孕育情緒與筆觸,快樂就不想寫。
雖然以上很悲,可是現在我是極快樂,我已脫胎換骨,重新肯定自己和與人共處的方式,CM也許很多令人難過與失望的人,但我尋找到新的方式與他們共處。也許我不再仁慈但也不再難過哀愁。
何故?要給你一點好奇好讓你仍然會想起我。你何時回來呢?好快已經七個月了,我的朋友也陸續回來,你還記得Jackie嗎?我們一起看過周星馳齊天大聖的上下集。她回來一會又將會離開,而我又獲益良多。
我 都在想我的終極習作,你回來我需要你的幫忙呢!拍攝是團隊而你是可靠,我當然要把你拖下水,誰也不會比我更早組隊,你知道的,我們總是在死線一 刻才完成功課,但終極習作怎也不會是這回事了。兩年來也不曾作過自己滿意的作品,這一回目標不是要驚人,而是要總結自己三年的學習,做一份自己的。我工作 如此慢,當然要早開始而籌備完善。至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CM。發現自己好喜歡CM,不想離開。更要做好自己。
你自己的呢?可能歐遊不會想學業,但你重思考,你數月歐洲之旅的思考做一份作品已經相當好看,至少有我這個觀眾。你好一個人創作,但你找我我也會義不容辭。
嘩,好大一段東西,你看著會否想睡覺?你的明信片被發現得合時,我情緒到的就是要催眠你。祝
睡得好。
萍萍
送你珍貴相片不要公開:)
*二零零四年七月十日
晴朗的下午
給海的電郵*